诗词原文:
岁寒三友图
宋·赵师秀
独有岁寒三冷友,凌霜傲雪伴诗盟。
根株相并情相契,曾共山林历几冬。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作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五律,亦能七言,有《赵师秀集》二卷传世。
作者简介:
赵师秀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富有哲理和情感的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赵师秀与“永嘉四灵”中的其他三位诗人共同推动了南宋诗歌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只有岁寒三友——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它们不畏严寒,凌霜傲雪,与我相伴共赏诗篇,它们的根株紧紧相连,情感相投,曾经一起在山林中度过了多少个寒冷的冬天。
释义: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这三种在严寒中依然挺拔、翠绿的植物,它们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不屈的精神品质,诗中通过描绘这三种植物与诗人相伴共赏诗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也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自己不畏艰难、坚守信念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以“岁寒三友”为题,通过描绘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严寒中的坚韧不拔和高洁不屈,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岁寒三友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高尚品格,诗人也借物喻人,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守信念的品格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师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赵师秀在诗歌创作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富有哲理和情感的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寒冷的季节里,看到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严寒中依然挺拔、翠绿,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赞美岁寒三友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不屈精神品质的崇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