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张籍
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
岩泉终古在,林月几时空。
桂树秋来老,槿花寒更红。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译文
青色的竹箬包裹着简陋的山舍,心中却牵挂着遥远的汉宫(此处借指朝廷或君王),山岩间的清泉自古长流不息,林间的明月又曾几度盈亏,秋天的桂树渐渐老去,槿花在寒风中更加红艳,闲静的柴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深深的柳林中掩映着我的读书堂。
释义
首联“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直接点题,描述了诗人虽身处简陋的山居之中,但心系朝廷,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颔联“岩泉终古在,林月几时空”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颈联“桂树秋来老,槿花寒更红”则进一步以植物的变化来象征岁月的更迭和生命的顽强,尾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则回归到了诗人的山居生活,展现了他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高洁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首联的“青箬包山舍”与“驰心奉汉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淡泊与满足,又透露出他对朝廷和国家的深深忧虑与牵挂,颔联和颈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哲理,尾联则以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笔触,收束了全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尽管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一种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籍那种既忧国忧民又淡泊名利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