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画中行
唐·韦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相看画中客,不异共行吟。
远山长黛色,近水泛清音。
此景谁能识,孤舟寄此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在词作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春天的水面比天空还要碧绿,我乘着画舫在雨中安然入眠。
看着画中的旅人,仿佛就是我们一同漫步吟诵时的模样。
远处的山峦如同长长的黛眉,近处的水面泛起清脆的声响。
这样的景色谁能真正懂得,只有我这孤舟上的心才能体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在画舫上休憩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展现了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后两句“相看画中客,不异共行吟”则表达了诗人对画中人物的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友人共游共吟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远山近水,相得益彰,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景色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宁静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春水碧于天”的夸张手法,突出了春水的清澈与美丽;而“画船听雨眠”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后两句“相看画中客,不异共行吟”则巧妙地将画中的景象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内心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里的宁静美景和内心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