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霎在前溪,唤断梦、又去苑墙西。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一霎在前溪,唤断梦、又去苑墙西。全诗是什么?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霎在前溪,唤断梦、又去苑墙西。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年轻时曾参与耿京起义,并亲自南下归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南宋朝廷中,他历任多个官职,但多次遭到排挤和罢免,晚年退隐江西上饶,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其词作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爱情、自然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傍晚时分,寒鸦点点,让人心生愁绪,柳塘边新绿初绽,却显得温柔而亲切,如果眼前没有离别的愁苦,我真不相信人间会有白头到老的事情。

愁肠已断,泪水难以收回,相思之情又驱使我登上小红楼,明知你我已被重重山峦阻隔,但我还是忍不住一次次地倚靠在栏杆上,无法自拔。

池塘边柳树依依,柳树下人家掩门而居,蝴蝶随着飘落的花瓣飞舞,燕子掠过水面荡起层层波纹。

试着数一数身边的朋友,才发现欢声笑语已经变得稀少,刚才还在前溪边嬉戏,转眼间梦境被打断,我又被带到了苑墙的西边。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物,以及蝶随花落、燕拂水纹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词人通过“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等句,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下片则通过“一霎在前溪,唤断梦、又去苑墙西”等句,进一步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离别的感慨,词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词中还蕴含着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如“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等句,既是对离别愁苦的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被罢免官职、退隐上饶期间,当时,词人面临着政治上的失意和人生上的挫折,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失落,在这种背景下,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词中也蕴含着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霎在前溪,唤断梦、又去苑墙西”这句词在原文中并非独立成篇,而是作为整首词的一部分出现,但它在整首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的情感波动,又引出了下文的迷茫与失落,在赏析这首词时,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词的背景下来理解和解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