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无怀时,小啜亦复佳。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饮酒·其五

当其无怀时,小啜亦复佳。全诗是什么?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附加句:当其无怀时,小啜亦复佳。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们将其融入解析中,假设其为陶渊明某种心境的延伸表达。)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将原诗与附加句结合译文:

建造房舍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志高远自然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当心中无所挂念时,即便是小酌一口,也觉得十分美好。

释义

此诗主要描画了诗人隐居田园后的生活情趣和心境,表现了他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附加句“当其无怀时,小啜亦复佳”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平静无波时,即便是简单的品酒小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诗的前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度,中间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附加句“当其无怀时,小啜亦复佳”则是对这种心境的进一步升华,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陶渊明在诗中描绘了他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而附加句“当其无怀时,小啜亦复佳”则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宁静的午后,品酒赏景时,心中涌起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及附加句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和心境,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