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静胜吟
唐·吕岩
静胜躁兮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诀。
不争善胜人者强,
然师岂幻者贞胜,
以其静者心无缺。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吕派祖师,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道教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作者简介
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隐居终南山等地修炼,后游历各地,传说他曾一度被钟离权点化成仙,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八仙之一,其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是道教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译文
静能战胜躁动,寒能战胜炎热,
清静无为是治理天下的正确法则。
不争强好胜而能战胜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然而老师(指得道高人)哪里是虚幻之人,
他坚守正道(贞胜)是因为内心宁静无缺。
释义
这首诗强调了清静无为、不争强好胜的道家思想,首句“静胜躁兮寒胜热”直接表达了静与躁、寒与热的对立关系,并指出静能胜躁,寒能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诀”进一步强调了清静无为是治理天下的正确法则,后两句则通过赞美得道高人(然师)的坚守正道和内心宁静,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清静无为、不争强好胜的道家思想,通过对得道高人的赞美,也展现了作者对道家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其一生都在追求得道成仙,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修炼过程中,对道家思想有所感悟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吕洞宾表达了自己对清静无为、不争强好胜等道家思想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得道高人的敬仰和赞美,在唐代这个道教兴盛的时期,吕洞宾的这首诗无疑为道教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