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三歌兮歌思绝,鹙鸧昼叫泪成血。的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呜呼三歌兮歌思绝,鹙鸧昼叫泪成血”,这两句诗出自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三》,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呜呼三歌兮歌思绝,鹙鸧昼叫泪成血。的解释

拟行路难·其三

南朝宋·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瑛华,自言明府事丹砂。

百花落尽春已暮,绿杨阴里声声哭。

秣陵湓口断人行,唯有乌啼古陵树。

呜呼三歌兮歌思绝,鹙鸧昼叫泪成血。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文学家、诗人,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诗文辞赋皆有所长,尤其擅长乐府诗和七言歌行,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华丽的闺房坐落在玉石台阶上,椒香四溢的楼阁高耸入云,精美的窗户和绣花的门户垂挂着绮丽的帷幕,里面住着一位名叫瑛华的女子,她说自己是为官府炼制丹砂的,春天已经逝去,百花凋零,绿杨树下传来声声哭泣,秣陵和湓口这两个地方已经没有人行走了,只有乌鸦在古老的陵墓树上啼叫,唉,我唱了三首歌啊,歌声中的思绪已经断绝,鹙鸧在白天鸣叫,我的眼泪都流成了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诗中“璇闺玉墀”、“文窗绣户”等词语描绘了女子居住环境的华丽,但与她内心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后文通过“百花落尽春已暮”等意象,暗示了女子青春已逝、命运多舛的悲惨境遇,最后两句“呜呼三歌兮歌思绝,鹙鸧昼叫泪成血”则表达了诗人对女子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强烈,诗人通过描绘女子居住环境的华丽与内心痛苦的对比,以及春天逝去与女子青春消逝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个体的压迫和摧残,最后两句的抒情更是达到了高潮,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创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却长期得不到重用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这种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使得他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同情。

《拟行路难·其三》是鲍照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悲惨命运和诗人的深切同情,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