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幸舍堪弹铗,曾否中林问鹖冠。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中杂感

亦知幸舍堪弹铗,曾否中林问鹖冠。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空山寂寂夜沉沉,独坐幽篁听水音。

月色朦胧云影淡,花香馥郁露华新。

亦知幸舍堪弹铗,曾否中林问鹖冠。

世事纷纭难预料,不如归去卧松林。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礼部主事,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瑰丽奇特的想象、跳跃多姿的结构和凝练隽永的语言,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空旷的山中夜晚寂静深沉,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聆听水声,月色朦胧,云影淡淡,花香馥郁,露珠清新,我也知道在幸运之时可以弹剑高歌,但可曾想过在林中询问隐士的志向?世事纷纭难以预料,不如归去隐居在松林之中。

释义

首联描绘了山中夜晚的寂静与清幽,为全诗奠定了淡泊宁静的基调,颔联通过月色、云影、花香、露珠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宁静与美好,颈联中的“亦知幸舍堪弹铗”表达了诗人在得志时的高昂情绪,“曾否中林问鹖冠”则是对自己是否真正了解隐士生活的反思,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纭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山中夜景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亦知幸舍堪弹铗,曾否中林问鹖冠”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在得志时的豪情壮志,又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是否真正了解隐士生活的反思,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全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山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得全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虽曾官至礼部主事,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感世事纷纭、人心难测,对仕途和世俗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