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孤如欲遁,迳曲似相逢。的释义

诗词原文

山行遇隐者

岫孤如欲遁,迳曲似相逢。的释义

唐·贾岛

岫孤如欲遁,迳曲似相逢。

草色侵衣润,松声入耳重。

白云生远岫,斜日隐孤峰。

欲问归何处,寒烟几万重。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贫寒,落拓不偶,曾一度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世称“贾长江”、“贾浪仙”,贾岛的诗歌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雕琢词句,常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峦孤独得像是要逃避尘世,小路曲折仿佛与隐者相逢。

草色湿润沾湿了衣裳,松涛声声入耳显得格外沉重。

远处的山峦升起白云,夕阳隐没在孤峰之后。

想要询问隐者归隐何处,只见寒烟缭绕,重重叠叠,无法寻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偶遇隐者的情景,首联“岫孤如欲遁,迳曲似相逢”以山峦的孤独和小路的曲折,暗示隐者避世的生活态度,同时营造出一种偶遇的惊喜感,颔联“草色侵衣润,松声入耳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颈联“白云生远岫,斜日隐孤峰”进一步渲染了隐者居住环境的超凡脱俗,尾联“欲问归何处,寒烟几万重”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无法追寻隐者踪迹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行遇隐者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景色与隐者的生活状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岫孤如欲遁”一句,既写出了山峦的孤独,又暗示了隐者避世的决心;“迳曲似相逢”则巧妙地表现了诗人与隐者偶遇的惊喜感,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又进一步渲染了隐者居住环境的超凡脱俗,尾联则以“欲问归何处,寒烟几万重”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方式的向往,又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使他更加向往隐逸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行走时偶遇隐者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逃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