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观灯

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全诗是什么?

唐·张祜

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

夜雨灯前见,时人几欲惊。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并一度隐居润州鹤林寺,他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因而仕途坎坷,终生未得显达,张祜的诗风清新明快,尤其擅长宫词,与杜牧齐名,人称“张杜”。

作者简介

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才华横溢,诗名远播,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更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他的宫词尤为著名,细腻地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正当我在五彩斑斓的花灯中迷失方向时,忽然间看到了一盏如玉壶般清澈明亮的灯,在夜晚的灯光下,我见到这盏灯时,周围的人都感到惊讶不已。

释义

“正迷花锦乱”描绘了诗人身处五彩斑斓的花灯之中,感到眼花缭乱、迷失方向的状态。“忽睹玉壶清”则突然转折,诗人发现了一盏与众不同的灯,它清澈明亮,如玉壶般纯净,与周围的繁杂形成鲜明对比。“夜雨灯前见”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是在夜晚的灯光下看到的这盏灯。“时人几欲惊”则表达了周围人的惊讶之情,进一步突出了这盏灯的独特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观灯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发现,前两句“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纷繁复杂中寻找到了纯净美好的事物,后两句“夜雨灯前见,时人几欲惊”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惊喜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张祜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祜漫游各地或隐居期间,在唐代,观灯是一种盛行的民俗活动,特别是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各种花灯来庆祝,张祜在观灯的过程中,被五彩斑斓的花灯所吸引,但在其中也感到了迷茫和困惑,当他突然看到一盏如玉壶般清澈明亮的灯时,他感到了一种惊喜和满足,这种感受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发现,这首诗也反映了张祜在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中依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