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泸峰
宋·杨慎
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
孤峰挺秀入云霄,万象森罗归一炷。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终世未得赦还,杨慎在贬谪期间,仍不忘学术研究,著作颇丰,涉及诗词、文赋、史学、音韵、金石、书画等多个领域,是明代著名的博学多才之士。
译文
从泸州往下游走,多见小山丘连绵,唯独少岷山如同天地间的一根擎天巨柱,这座孤峰挺拔秀丽,直插云霄,世间万物仿佛都汇聚在这根巨柱之下,显得渺小而有序。
释义
自泸州下多小山:描述了从泸州往下游地区的地形特征,多为小山丘。
惟少岷山天一柱:强调少岷山的独特地位,它如同天地间的一根擎天巨柱,与其他小山形成鲜明对比。
孤峰挺秀入云霄:进一步描绘少岷山的雄伟壮观,孤峰高耸入云,展现出其非凡的气势。
万象森罗归一炷:用象征手法,将世间万物比作汇聚在少岷山这根巨柱之下,表达了少岷山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少岷山的独特风貌和雄伟气势,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少岷山与其他小山丘区分开来,突出了其作为天地间擎天巨柱的独特地位,诗人也借少岷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崇高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至云南期间,在贬谪生涯中,杨慎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少岷山作为他游历过的一处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少岷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崇高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贬谪的艰难岁月中,这首诗或许成为了诗人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