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泰山西来忽中断,翳翳桑土西南平”,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阮元的《小沧浪卷为李黼堂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小沧浪卷为李黼堂作
清·阮元
泰山西来忽中断,翳翳桑土西南平。
空蒙云气千峰合,窅霭烟光万壑明。
水石清奇僧占尽,楼台幽敞客初经。
沧浪亭子沧浪水,长与诗人共一泓。
作者简介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清代官员、学者、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阮元历官礼部侍郎、体仁阁大学士,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译文
泰山从西方延伸而来,忽然在此中断,西南方向的桑田之地显得昏暗而平坦,云雾缭绕,千峰仿佛融为一体,幽深的烟霭中,万壑透出明亮的光芒,水石清奇的美景都被僧人占据,楼阁台榭幽静宽敞,客人初次经过此地,沧浪亭子旁流淌着沧浪水,长久地与诗人共享这一池清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以西某地的壮丽景色,以及水石清奇、楼台幽敞的景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通过“中断”、“翳翳”、“空蒙”等词语,描绘出泰山西来、地势突变的景象,诗人以“千峰合”、“万壑明”等词语,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雄伟和景色的壮丽,下两句则转向对人文景观的描绘,通过“水石清奇”、“楼台幽敞”等词语,展现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最后两句以“沧浪亭子”和“诗人”为点题,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深深眷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阮元为友人李黼堂所作,以描绘其居所附近的小沧浪景色,小沧浪可能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有着清幽雅致的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阮元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小沧浪的美景,也表达了对友人李黼堂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阮元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学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