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瑞凤吟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重闻鸣凤瑞岐阳,不比清斋老太常。
玉立蓬山仙掌露,金盘晓日御炉香。
天开万象书千卷,地涌金莲照四方。
圣主垂衣明至治,群贤稽首颂陶唐。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新婉约之作,其词作亦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再次听到岐阳传来凤凰的鸣叫,这吉祥之音不同于寻常道士的清斋诵经,凤凰如同蓬莱仙山上的仙掌承露,又如皇宫金盘中的晓日御炉香,尊贵而神秘,上天开启了万千气象,如同千卷天书散落人间,大地涌现出金莲,照耀着四面八方,圣明的君主穿着衣裳,彰显着至治之道,群臣稽首颂扬着上古的圣王陶唐。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凰的鸣叫、仙山的神秘、天地的祥瑞以及圣主的明治,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君主圣明、群臣和谐的赞美之情。“重闻鸣凤瑞岐阳”一句,以凤凰的鸣叫象征吉祥和美好,而“不比清斋老太常”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这种吉祥之音的非凡与尊贵。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政治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国家繁荣昌盛、君主圣明的美好图景,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蓬山仙掌露”、“金盘晓日御炉香”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韵味更加悠长,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较为顺畅、国家相对稳定的时期,作为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刘克庄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和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幅国家繁荣昌盛、君主圣明的美好图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圣明君主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动机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可能无法做出完全准确的推断和解释,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时,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