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作红尘土。的解释

踏作红尘土

踏作红尘土。的解释

诗词原文

《北邙行》

唐·杜甫

洛阳北邙山,

万古生荆棘。

白骨暴纵横,

蓬蒿拂高冢。

狐兔穴其中,

樵牧采樵拾。

回首汉陵冢,

如积互低昂。

中有万贵人,

峨峨发陵阳。

天子照玉衣,

群公随珪璋。

送终无一物,

贵贱同归忙。

唯留荒垄间,

处处起悲凉。

人生须达命,

有酒且长歌。

哀哉北邙山,

高冢尽为河。

富贵今何在?

空余白杨柯。

千秋万岁后,

谁知荣与辱?

但见荒郊外,

高低踏作红尘土。

作者及朝代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李杜”。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洛阳城北的邙山,自古以来就长满了荆棘,白骨暴露,纵横交错,蓬蒿覆盖了高大的坟墓,狐狸和兔子在其中做窝,樵夫和牧童在这里拾柴放牧,回望汉朝的陵墓,像小山一样高低起伏,其中有成千上万的贵人,他们显赫一时,从陵阳出发,天子穿着玉衣,群臣佩戴着珪璋,然而送终时却没有什么陪葬品,贵贱最终都同样匆忙地离去,只留下荒凉的坟墓间,处处都充满了悲凉,人生应该顺应天命,有酒就尽情高歌,可悲啊北邙山,高大的坟墓最终都将化为河流,富贵如今在哪里?只剩下白杨树在风中摇曳,千秋万岁之后,谁知道荣耀与耻辱?只看见荒郊野外,高低不平的坟墓最终都被踏作了红尘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邙山的荒凉景象和历代贵族陵墓的破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富贵短暂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白骨、蓬蒿、狐兔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送终、富贵、荣辱等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北邙山为背景,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有思想深度,诗人通过对北邙山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富贵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面对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现实,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描绘北邙山的荒凉景象和历代贵族陵墓的破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富贵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甫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