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形胜劳长望,自古艰虞好著名。的解释

诗词原文

秣陵怀古

秣陵形胜劳长望,自古艰虞好著名。的解释

唐·韦庄

秣陵形胜劳长望,自古艰虞好著名。

惆怅龙沉宫井闭,伤心春草石城晴。

诸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秣陵地势险要,我久久眺望,自古以来这里就多灾多难,名声在外,龙沉宫已经关闭,井中龙影不再,春草覆盖的石城在晴天里更添几分凄凉,各位不要谈论封侯拜相的事情,因为一位将领的成功往往建立在无数士兵的牺牲之上,夕阳西下,松林小径上无人行走,显得格外冷清,鬼火在高低处明灭不定,更添几分阴森恐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秣陵(今南京)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和对战争造成的悲剧性后果的深刻反思,首联点明秣陵地势险要且多灾多难;颔联通过“龙沉宫井闭”和“春草石城晴”的意象,展现了昔日繁华不再的凄凉景象;颈联以“诸君莫话封侯事”引出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尾联则以落日、松径、鬼火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沉重感。

赏析

韦庄的这首《秣陵怀古》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秣陵这一历史名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地理上的险要,更揭示了其历史上所经历的苦难与沧桑,诗人以“龙沉宫井闭”和“春草石城晴”等具体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无限感慨,诗人通过“诸君莫话封侯事”的告诫,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尾联的“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时”则以生动的意象,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战争的控诉。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的年代,他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生活的破坏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很可能是在回顾历史、反思现实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秣陵这一历史名城的变迁,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和对战争造成的悲剧性后果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控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