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殊高百尺楼,如何未遂广寒游。的解释

诗词原文

高楼夜思

意气殊高百尺楼,如何未遂广寒游。的解释

宋·陆游

意气殊高百尺楼,如何未遂广寒游。

蟾光杳隔三千里,桂影参差十二秋。

玉露沾衣凉似水,银河横夜落如流。

欲知此夕相思意,月照前山独倚楼。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意气风发,志向高远如同站在百尺高楼之上,为何至今未能实现那遨游广寒宫的梦想,月光遥远地隔着三千里路程,桂树的影子参差错落,已经过了十二个秋天,玉露沾湿了衣裳,感觉凉得像水一样,银河横跨夜空,仿佛要落下如流水般的光芒,想要知道此刻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只有独自倚靠在月光照耀下的前山高楼之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的高远志向与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远方亲人或理想的深切思念,首句“意气殊高百尺楼”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次句“如何未遂广寒游”则流露出未能达成理想的无奈与遗憾,后四句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高楼夜思”为题,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理想的深切思念,首联“意气殊高百尺楼,如何未遂广寒游”直接点题,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又流露出未能实现的遗憾,颔联“蟾光杳隔三千里,桂影参差十二秋”通过月光与桂影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远方亲人或理想的距离感,颈联“玉露沾衣凉似水,银河横夜落如流”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尾联“欲知此夕相思意,月照前山独倚楼”以景结情,将诗人的相思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理想未能实现的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表达内心的相思之情,来抒发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和孤独感,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远方亲人或理想的深切思念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