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探春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出自哪首诗?

宋·宋祁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注:为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扩充,以包含“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这两句,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并无这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改编后的内容。)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员,他学识渊博,文章典雅,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曾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参与编纂《新唐书》,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擅词作,有《宋景文集》传世。

译文

在春雨来临之前,我初次见到花间绽放的嫩蕊;而春雨过后,绿叶间却再也找不到一朵残花,蜜蜂和蝴蝶纷纷越过墙头飞去,我疑惑春色是否已转移到了邻家,究竟何处是花儿最先绽放的地方呢?答案是在那朝南的三两个村庄里,晴朗的风和明媚的阳光洒满了芬芳的河洲,柳色青翠,春日里的宴席仿佛是在为锦江增添华彩。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雨前后花开花落的景象,以及蜂蝶追逐春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追寻,后两句“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则直接点出了春天最早到来的地方,即那些朝南、气候温暖的村庄,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春光易逝的感慨,前两句通过对比雨前雨后的花景,展现了春天的瞬息万变;中间两句以蜂蝶的追逐,暗示了春色的诱人;后两句则直接点题,回答了何处是春天最早到来的地方,使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改编之作,但结合宋祁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可以推测他可能对春天有着特别的喜爱和关注,宋代文人普遍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宋祁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也寄托了对生命、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在创作此诗时,他可能正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