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天津桥望春
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注:虽然“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这一名句常被单独引用或误传为某首诗的完整内容,但实际上它出自雍陶的《天津桥望春》一诗的后两句,为了完整解析,这里同时列出了雍陶的整首诗。)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一带),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晚唐时期,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其中不乏佳作,以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译文
《天津桥望春》:
天津桥下的春水浸润着绚烂的晚霞,如烟的柳枝随风轻拂着倾斜的河岸,皇帝的翠辇不再到来,宫殿大门紧闭,我独自站在天津桥上,无人相识,只能倚靠着栏杆,静静地看着夕阳缓缓落下。
释义
此诗描绘了天津桥畔春日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等细腻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后两句“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以及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
赏析
雍陶的《天津桥望春》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前两句以景起兴,通过春日美景的描绘,反衬出后两句中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特别是“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以“无人识”和“独倚”两个词,生动刻画了诗人被时代遗忘、孤独无依的形象,而“看落晖”则寓含了对过往辉煌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沉思。
创作背景
雍陶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的时代,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或目睹国家衰败,心中充满忧虑与无奈,天津桥作为唐代皇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无数繁华与衰落,成为诗人抒发感慨的绝佳场所,通过这首诗,雍陶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