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的解释

诗词原文

明珠赞

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的解释

唐·李商隐

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

清辉能照夜,温润可融寒。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前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生活在晚唐时期,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这颗明珠拿在手中如同奇异的珍珠,悬挂在空中则像圆满的月亮,它发出的清辉能够照亮黑夜,温润的光泽可以融化寒冷。

释义

这首诗以明珠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明珠的珍贵和美好,首句“在掌如珠异”形容明珠在手中如同奇异的珍珠,突出了其珍贵和独特;次句“当空似月圆”则进一步将明珠比作圆满的月亮,强调了其明亮和圆满的特点,后两句“清辉能照夜,温润可融寒”则分别从明珠的光泽和温度两个方面进行描绘,进一步突出了其美好和温润的特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明珠的珍贵和美好,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明珠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和次句以“如珠”和“似月”的比喻,突出了明珠的珍贵和明亮;后两句则从明珠的光泽和温度两个方面进行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李商隐在欣赏或得到一颗珍贵的明珠后,有感而发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明珠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李商隐身处其中,深感无奈和痛苦,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