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火烹炼歌
朝代:唐代
作者:吕洞宾
阴阳烹五彩,水火炼三花。
丹鼎云光转,仙炉日影斜。
灵芽生玉液,妙气结金砂。
若得真机处,逍遥上九霞。
作者简介
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以丹道,又遇火龙真人传以剑法,其后,游历江湖,行侠仗义,斩妖除魔,为民除害,并传说他“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称为“吕祖”、“纯阳祖师”。
译文
阴阳调和烹煮出五彩斑斓的景象,水火交融中提炼出三花聚顶的奥秘。
炼丹的鼎中云雾缭绕,光芒四射,仙炉旁日影西斜,时光流转。
灵妙的胚芽生出如玉般清澈的仙液,玄妙的元气凝结成金色的丹砂。
若能得到修道的真谛,便能逍遥自在,飞升九天之上的云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道教炼丹修行的场景,通过“阴阳烹五彩,水火炼三花”的意象,表达了道教中阴阳调和、水火既济的修炼理念。“阴阳”代表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五彩”象征炼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奇妙变化;“水火”代表炼丹所需的两种基本元素,“三花”则指道教中修炼达到的高级境界,即精、气、神三者的凝聚,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教修行的神秘与美妙。
赏析
这首诗以道教炼丹为背景,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传达了道教修行的精髓,诗中“阴阳烹五彩,水火炼三花”两句,既是对炼丹过程的形象描绘,也是对道教修行理念的深刻阐述,阴阳调和、水火既济是道教修行的基础,而“三花聚顶”则是修行达到的高级境界,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又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创作多与道教修行、炼丹等主题相关,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炼丹实践的感悟和体会的结晶,通过这首诗,吕洞宾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追求,也向世人展示了道教修行的神秘与美妙,在唐代,道教盛行,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作自然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这首《水火烹炼歌》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