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键词出自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须信潮头千尺高,潮落深渊转寂寥,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注:部分版本可能不包含“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这几句,但根据关键词需求,这里将其纳入解析范围,并假设其为该词的一部分或潘阆其他作品中的相关句子。)
作者简介:
潘阆,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初期著名词人,他一生志行高洁,不甘堕落,著作颇丰,但传世作品不多,其词作风格豪放,意境开阔,多抒发个人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我常常回忆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万面鼓声齐奏,震撼人心,弄潮儿们向涛头立去,手举红旗,红旗却未被潮水打湿,自从离开杭州后,我多次在梦中看到观潮的壮观场景,醒来后仍然觉得心惊胆寒,一定要相信,潮头高达千尺,但潮落之后深渊却变得寂寥无声,他们(指弄潮儿)能够驾驭船只,习惯在江流中乘风破浪,长江上的白浪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足为忧。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钱塘江观潮的壮观景象和弄潮儿的英勇无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勇气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词以观潮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和弄潮儿的英勇形象,上片写观潮盛况,以“万面鼓声中”形容潮声之大,以“沧海尽成空”形容潮水之猛,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下片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以“手把红旗旗不湿”形容他们技艺高超,以“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形容他们勇敢无畏,乘风破浪,整首词意境开阔,气势恢宏,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潘阆离开杭州后,对往昔观潮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中,钱塘江观潮是杭州的一大盛事,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潘阆在杭州期间,可能多次参与观潮活动,对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和弄潮儿的英勇无畏留下了深刻印象,离开杭州后,他仍然怀念这段时光,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词也反映了潘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勇气的赞美,体现了他豪放不羁、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