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出自清代诗人纪昀(jǐ yún)的《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四十四》,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四十四》
清·纪昀
青史山边秋草黄,
征人归路远茫茫。
仗剑当空千里去,
一更别我二更回。
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他学识渊博,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一生精力绝注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编撰,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笔记小说中占重要地位。
译文
青史山边的秋草已经枯黄,
远征的人归家的路途遥远而茫茫。
他手持长剑,向着天空,千里迢迢地离去,
却在一更时分与我分别,又在二更时分神奇地归来。
(注:这里的“一更别我二更回”在字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可能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征人归期难定,行踪不定的意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征人归途的艰难与不确定性,通过“秋草黄”和“归路远茫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而“仗剑当空千里去”则展现了征人的英勇与决绝,但“一更别我二更回”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虚幻,暗示了征人归期的难以预料。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征人的归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的深刻反思,诗中“仗剑当空千里去”一句,气势磅礴,展现了征人的英勇与豪迈;而“一更别我二更回”则以一种超现实的手法,表达了征人归期难定的无奈与虚幻,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纪昀在乾隆年间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因才学出众而备受赏识,他也曾一度被贬谪至边疆地区任职,在这段时期,他深入了解了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从而创作出了包括《乌鲁木齐杂诗》在内的一系列反映边疆生活的诗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边疆任职期间,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的深刻反思的产物。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四十四》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通过边疆的自然景色和征人的归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