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有人寻得仙源路,犹被花深处迷住。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注:“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这两句在流传的贾岛作品中并不完整出现于同一首诗中,可能是后人根据贾岛的风格或意境创作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解析中,并假设其为该诗的一部分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前四句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后两句假设性译文)有人找到了那通往仙境的道路,却仍然迷失在了繁花深处,莲峰上的道士品德高尚又纯洁,他不愿下山,已在莲宫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寻访隐者未遇的情景,表现了隐者超脱尘世的飘逸生活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两句,更是突出了隐者高洁的品质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询问童子、描绘山中景象等方式,巧妙地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雾缭绕、松涛阵阵的仙境之中,而“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两句,更是将隐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敬仰。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他并未因此消沉颓废,而是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他善于观察生活,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和美感,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山水、寻访隐者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