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暮过山村》,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提取的诗意概括,实际在诗中未直接连句出现,但意境相符)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及赴任而卒,贾岛作诗刻苦求工,为当时所推,长于五言律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贾长江集》。
译文: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疏地住着几户人家,怪禽在荒漠的大地上鸣叫,好像是在惊骇夜归的行人,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远处有几棵桑树柘树,烟火袅袅升起,越发显得村庄寂寥冷清,林间树梢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松树下的小路夜晚显得格外凄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经过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山村的寂静幽深,后两句写山村的萧瑟凄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富有韵味。
赏析:
贾岛的这首《暮过山村》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山村的荒凉和寂静,首联“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便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氛围,通过“寒水”和“少四邻”两个意象,展现了山村的偏远和冷清,颔联“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荒凉和恐怖,怪禽的啼叫和落日的余晖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生畏惧,颈联“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则通过初月和边烽的意象,暗示了山村的偏远和安宁,尾联“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则以烟火和桑柘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的亲近和依恋,全诗意境幽深,语言质朴自然,富有韵味。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这两句虽然并未直接出现在诗中,但其所描绘的意境与诗中的氛围高度契合,林梢的淅沥声和松径的凄清夜色,都是对山村夜晚寂静和荒凉的生动写照。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为僧,后还俗应举,但屡试不第,仕途坎坷,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傍晚时分经过一个荒凉的山村时所作,诗人通过对山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偏远地区的荒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