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咏梅》,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咏梅》
宋·陈与义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狂。
(注:“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可能有所出入或合并,但基于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整合进同一首诗中进行解析,原诗中可能并不完全按照此顺序或形式出现。)
作者及朝代: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狂风虽猛烈却更增添了思慕之情,大雪欲来侵凌却更助长了梅花的香气,深知南方的雪花与之相比显得羞愧,想要嫁给东风却又耻于自己的轻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梅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前两句写梅花绽放的环境和姿态,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梅花与风雪、南雪、东风等自然元素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的坚韧、高洁和谦逊的品质,诗人也借梅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陈与义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咏梅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梅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和坚韧的品质,诗人也通过梅花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