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春日

宋·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一窗草逆暄风长,四野云随暮雨收。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诗歌创作上,早期受江西诗派影响,后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被誉为“一祖三宗”中的“宗”之一。

译文

早晨庭院中的树木上有鸟儿在鸣叫,红色和绿色的植物扶持着春天爬上了远处的树林,忽然间,眼前涌现出了一首好诗,但想要安排好诗句的次序却已经很难了,一扇窗前的草儿迎着和暖的风儿生长,四野的云彩随着傍晚的雨水逐渐消散,衣襟上感受到了温暖,还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梅花和柳树相互掩映,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通过鸟鸣、植物的生长、云彩的消散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还通过自身的感受,如衣襟上的温暖和香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善于捕捉自然中的细节,如鸟鸣、植物的生长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还通过自身的感受,如衣襟上的温暖和香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感官享受的世界,在诗句的构造上,诗人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如“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有关,在宋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陈与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态度或情感寄托,但具体的历史背景已难以考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这两句诗在原文中并非连续出现,但它们在整首诗中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共同构成了对春日美好景象的生动描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