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竹下作》,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池畔有竹,大不过方丈,意不在大,乃取其节也。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竹子穿过篱笆环绕着房屋,碧绿逶迤,十亩闲居的院子有一半是池塘,吃饱后在窗下新睡了一场,脚轻气爽在林子里独自漫步,水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淡泊无争,它是我的好友;竹子懂得虚心谦逊,它就是我的老师,何必在这纷扰的人世上,劳心费神地去寻觅亲朋好友呢?
池畔的竹子,虽然面积不大,但我的用意并不在于它的广阔,而是取其高洁坚贞的节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通过竹子和水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淡泊人生的追求。“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一句,强调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欣赏,并不在于其面积大小,而在于其象征的节操。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竹子和水这两个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和淡泊人生的追求。“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两句,更是将水和竹子的品质与诗人自己的人生追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闲居期间所作,当时,诗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灰意冷,转而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和淡泊人生的追求,诗人也通过竹子和水这两个意象,寄托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这一句在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根据题目要求提炼出的意境,在赏析和创作背景部分,我将其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相结合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