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出自唐代诗人薛涛的《春望词四首》中的第三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春望词四首·其三
唐·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作者简介:
薛涛,字洪度,唐代女诗人,与刘采春、鱼玄机并称“唐代三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她生于长安,自幼随父来到蜀地,因姿容美艳,性敏慧,善歌舞,工诗词,在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幕府中做乐伎,韦皋死后,失去依靠,一度沦为营妓,后与校书郎元稹有过一段感情,但终因身份悬殊,未能走到一起,薛涛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译文:
花开的时候我们不能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也不能一同悲伤,想要问相思之情在何处,就在那花开花落的时候,我采摘了草来编织同心结,想要送给我的知音,但如果没有那个与我同心的人,那么这同心结也只是白白地结在了草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她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爱情的期盼与无奈,同心结作为爱情的象征,却因为没有同心的人来接受,而显得空洞无物。
赏析:
这首诗以花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复杂情感,前两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与心上人无法共享花开花落的遗憾,后两句则通过同心结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薛涛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诗人,薛涛在爱情上却历经坎坷,她曾与校书郎元稹有过一段感情,但终因身份悬殊而未能走到一起,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和同心结的意象,诗人巧妙地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