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的释义

关键词“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出自南北朝时期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的释义

原文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

作者简介

鲍照(约公元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诗文辞赋皆有所长,尤其擅长乐府诗和七言歌行,风格峻拔矫健,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往平地上倒杯水,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贵贱穷达的不齐),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坐在桌前吃不下去饭,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叹息,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早上出门告别妻儿,傍晚还在身边,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机前织布,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清贫,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傲之人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死和富贵的豁达态度,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无需过分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泻水置平地”起兴,比喻人生境遇的不同,进而引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饮酒、拔剑、叹息等动作,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消极情绪中,而是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绘和对圣贤贫贱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豁达态度,特别是“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两句,更是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和赏识,这种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使得他对人生充满了感慨和无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豁达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这两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强调,但它们实际上是整首诗中的一部分,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紧密相连,在理解和赏析这两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考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