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襄阳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上一句是什么?

原文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清猿啼在三峡里,凄清哀怨堪泪下。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汉水东南流,鹦鹉洲上有芳洲。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畔落花何处寻?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奇妙,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

译文

(部分译文,重点翻译关键词句)

落日将沉没于岘山以西,我醉倒在花丛下,人事不省,襄阳的小儿们齐拍手,拦街争唱我写的《白铜鞮》,有人问我笑什么,笑那山公(山简)醉得如烂泥,我用鸬鹚杓、鹦鹉杯来喝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天要喝三百杯,遥看汉水像鸭头一样碧绿,正好用来酿造美酒,那么筑个糟丘台就放在襄阳城,我愿用千金骏马换一个小妾,坐在雕鞍上高歌一曲《落梅花》,车旁挂一壶酒,用凤笙龙管来助兴,咸阳市中有人为黄犬流泪,哪比得上我在月下倾金樽?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倾倒也非人力所为,象箸敲断了歌不要停,玉山未倒就不算风流。

释义

诗中描绘了诗人李白在襄阳的醉态与豪情,以及他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独特感悟。“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表达了诗人纵情歌唱、不拘小节的豪放性格,以及他认为真正的风流并非外表的稳重,而是内心的自由与不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豪放派诗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纵情歌唱的豪放性格,也体现了他对真正风流的独特理解,在诗人看来,真正的风流并非外表的稳重和端庄,而是内心的自由与不羁,这种理解不仅符合李白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襄阳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他的诗歌和酒仙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在襄阳期间,李白可能受到了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熏陶,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豪放气息的《襄阳歌》,诗中既有对襄阳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