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出自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悯荒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悯荒诗》
南朝·梁 沈约
赫赫炎精颓,羲和失其驭。
四气互推迁,寒暑相奔沮。
洊饥成荐瘥,涸辙敝鲋鱼。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苍生困荼蓼,王畿成萑苻。
嗟我逢艰虞,夙夜长怀忧。
运储无积粟,赋敛靡停休。
饥寒顿迫胁,顾景生悲愁。
作者及朝代: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武康)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出身吴兴沈氏,少时孤贫,笃志好学,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至尚书度支郎,齐时,曾任征虏长史,建威将军、司徒右长史等职,在梁武帝时,任尚书仆射,封爵建昌县侯,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病死于任上,追赠司空、仪同三司,谥号隐,沈约文学成就颇高,是“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并称“沈谢”,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译文:
炽热的太阳光芒黯淡,羲和(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失去了控制,四季更迭,寒暑交替,令人感到沮丧,连续几年的饥荒导致疾病频发,就像干涸的车辙中的鲋鱼一样困苦,想要穿衣就得解开衣物的束缚,想要烤肉就得宰杀牛只,百姓们生活在苦难之中,京城也变成了盗贼出没的地方,我遭遇了这艰难的时局,日夜都怀着深深的忧虑,国家的储备没有积粮,赋税征收从未停止,饥饿和寒冷突然逼近,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和饥荒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饥荒中的困境,即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牺牲。
赏析:
沈约的《悯荒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然灾害和饥荒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人民生活困苦,沈约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这首《悯荒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饥荒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悯荒诗》是沈约在南朝时期创作的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诗人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