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关键词“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中的第一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无题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常有类似的描写爱情的细腻与隐晦,可能是对李商隐无题诗风格的概括或误记,不过,为了回答此问题,我们仍以此诗为基础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译文
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微风相伴,在那画楼西畔的桂堂之东。
我身上没有彩凤那双飞翔的翅膀,但我们的心灵却像灵犀一样相通。
隔着座位玩送钩游戏春酒暖意融融,分组射覆蜡烛泛红酒兴正浓。
可叹呵,听到更鼓我应该去上朝点卯,策马奔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意中人的一次欢会,以及欢会后的离别相思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昨夜星辰、画楼桂堂、送钩射覆等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以及离别后的孤独和漂泊感。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星辰、风、画楼、桂堂等自然景物和建筑上,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在描绘场景和人物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在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和孤独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刻。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根据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李商隐在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意中人的欢会和离别,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和孤独感,这种情感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