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中的第一首,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虽然“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苏轼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春江桃花的美景,且“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与“三月桃花浪”的意境相呼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江流复旧痕”则可能隐含在“春江水”的意象之中,表示江流在春天恢复生机,如同旧痕被重新唤醒。)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天来临的细微变化,如桃花初放、鸭子戏水、蒌蒿满地、芦笋抽芽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捕捉了物候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用他饶有韵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山水活了起来,更具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僧人,善画平远小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两幅画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但并未失晓意,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