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实际上是对该诗意境的引申或化用,并非直接出自这首诗的原文,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整首诗进行,以展现相似的意境和背景。)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贾浪仙”,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向隐者的童子询问隐者去向的场景,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寻。

赏析

这首诗中,贾岛以白描的手法,通过问答的形式,刻画了隐者高洁脱俗的形象,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次句“言师采药去”,通过童子的回答,揭示了隐者的行踪,同时也暗示了隐者医术高超、悬壶济世的形象,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则进一步强调了隐者行踪的神秘莫测,以及山林之深邃、云雾之缭绕,从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在表现手法上,贾岛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问答的形式,将隐者的形象和生活状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隐者的超脱尘世、行踪不定与山林之深邃、云雾之缭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是一个以苦吟诗风著称的诗人,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就是他在游历山水、探访隐者时所作,当时,贾岛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他希望通过探访隐者来寻找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当他来到隐者的居所时,却未能见到隐者本人,只留下了这首充满神秘和向往之情的诗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