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天上的秋天即将来临,人间的月光也变得清澈明亮。
月亮进入银河而不沉没,捣药的玉兔长生不老。
这清冷的月光只会增添我心中的愁苦,使我的白发更加增多。
战乱遍地都是,不要让这清冷的月光照到西边军营的兵器之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上的秋意和人间的月影,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月光的清澈,而“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则运用了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秋月和神话传说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首联“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以景起兴,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冷和孤寂,颔联“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则运用了神话传说,使诗歌充满了浪漫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颈联“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岁月的无奈,尾联“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则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即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通过描绘天上的秋意和人间的月影,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