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晓过鸳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晓风催我挂帆行,
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
菜花香过秀州城。
北郭清溪一带流,
红桥风露满城秋。
残烛犹存月尚明,
几家帏幌梦魂惊。
(注:“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可能并不完整属于同一首诗,或有所改动、组合,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视为《晓过鸳湖》的一部分进行解析,实际上这两句可能出自查慎行的其他作品或有所融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查慎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查田,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寄居其家,失察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等。
译文:
(前四句译文)
清晨的风催促我挂起帆篷出发,
春水上涨,两岸的野草绿得快要与岸齐平了。
长水塘南下了三天的雨,
菜花的香气弥漫了整个秀州城。
(后两句结合关键词的译文)
残烛的火焰还在微微跳动,月光依然明亮,
有几家的窗帘里,人们的梦魂被惊醒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乘船经过鸳湖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清晨的景色,风催帆行,春水上涨,野草丛生,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写雨后的菜花香气和夜晚的残烛月光,以及被惊醒的梦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清晨乘船经过鸳湖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前两句通过“晓风”、“绿涨”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后两句则通过“残烛”、“月尚明”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几家帏幌梦魂惊”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不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查慎行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查慎行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个清晨乘船经过鸳湖时,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的“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等句子,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或心境,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