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杨氏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庭闱睦,置酒叙绸缪。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
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天都感到悲伤难过,又要远行漂泊,女儿今天就要出嫁了,将乘着小舟溯江而上,你们自幼失去母亲,我更加慈爱温柔地抚养你们,妹妹从小由哥哥抚养长大,如今两人分别,哭泣不止,面对此情此景,我内心悲痛交加,但道义所在,难以挽留,你们自幼缺少母亲的教诲,侍奉婆婆让我担忧,幸亏家庭和睦,还能设酒宴叙叙情谊,我自愧身居高位,未能看到百姓安康,治理郡县没有特殊的政绩,只担心白白地领取俸禄,送你们出嫁,成就了今天的离别,让我回想起往昔的忧愁,未来的路途遥远艰险,人生短暂而漫长,不知道将来年老白头时,会在何处死去。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送别女儿出嫁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的不舍和担忧,以及对自身处境和未来的感慨,诗中通过描述女儿出嫁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和睦的珍视和对百姓安康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送别女儿时的复杂心情,诗中既有对女儿的不舍和担忧,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也注重了语言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他深知自己身居高位,但未能看到百姓的安康,内心深感愧疚,他又要面对女儿出嫁这一人生大事,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女儿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