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出自宋代诗人李觏的《读长恨辞》,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读长恨辞》
宋·李觏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
……
(注:由于《读长恨辞》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的读后感或再创作,因此只选取了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并省略了中间部分诗句,以保持回答的简洁性。)
作者及朝代: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卒于嘉祐四年,享年五十一岁,李觏博学多才,自幼研习儒学,主张“以礼为本”,强调礼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先后于盱江书院、湖州州学、太学等地讲学,培养了大量人才,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觏的著作丰富,包括《直讲李先生文集》等。
译文:
(针对关键词部分)
皇帝穿着衣裳,端坐在朝堂上,似乎把治理国家当作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他怎么能忍心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呢?
释义:
“垂衣端拱”形容皇帝穿着衣裳,端坐在朝堂上,不亲自处理政务;“浑闲事”表示把治理国家当作无关紧要的事情;“忍把江山乞与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轻易放弃江山的愤慨和不满。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皇帝因沉迷于个人情感而荒废朝政的严重后果,诗人以“垂衣端拱浑闲事”来形容皇帝的懒惰和无知,又以“忍把江山乞与人”来讽刺皇帝的愚蠢和背叛,这种强烈的对比和讽刺,使得诗句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和警示作用,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皇帝昏庸无能的强烈不满。
创作背景:
《读长恨辞》是李觏在阅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后所写的一首读后感或再创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李觏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长恨歌》的启发,对唐玄宗因沉迷于个人情感而荒废朝政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来警示后人,要时刻警惕个人情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潜在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读长恨辞》是对《长恨歌》的读后感或再创作,但两者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长恨歌》更多地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唐朝的兴衰历程,而《读长恨辞》则更注重对唐玄宗行为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