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出自南朝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十四》,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饮酒·其十四
朝代:南朝宋
作者: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暗中昧,我醉君复醒,
相与观所尚,终然莫能定。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或贵一歃重,或爱千钧轻。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独往岂可得,聊复尽吾情。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译文:
老朋友们赏识我志趣高洁,又邀我欢饮畅叙情谊,我们铺荆坐地,把酒言欢,直饮到酩酊大醉,村中的父老们杂乱地说话,行酒失去了次序,在醉意朦胧中,我已不觉有“我”,还哪里知道身外之物的可贵呢?我迷迷糊糊,徜徉留连在酒乡之中,酒中自有深味啊!
有的人常常独醉,有的人终年清醒,醒醉还相互讥笑,各执己见谁也不服谁,拘于世俗而有所蒙蔽,你清醒而我迷醉,我们一起观察各自所崇尚的东西,终究谁也不能把谁说服,有些人把一双鞋子看得非常宝贵,有些人却把万钧重的东西看得像鸿毛那样轻,我深深地隐居起来,谢绝了世俗的一切交往,只低头默默地窥探着上古治世的圣君唐尧和虞舜,然而独善其身隐居山林又怎么可能呢?姑且还是尽我所能吧!
释义:
此诗写诗人对道义的坚守以及归隐的志趣,同时通过对比,表现出世俗之人对名利的热衷与诗人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的欢聚、醉酒后的心境以及对世事的看法,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真我的高洁情怀,诗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淡泊和对古代圣君的仰慕,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隐逸之志,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陶渊明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追求自然与真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饮酒这一题材,诗人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