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岭南江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岭南江行

唐·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怀未易解,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城村)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写过不少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译文

瘴气弥漫的江水向南流去隐入云烟之中,举目望去,黄茅弥漫一直延伸到海边。

雨过天晴山峦腹地大象出没留下串串足迹,阳光温暖照耀着深潭,蛟龙涎水时时泛起。

射工阴险地窥伺着游人身影准备暗中伤人,飓风之母惊扰着旅客的舟船。

从此心中忧怀难以解开,腊月里听到山鸟鸣叫,寒崖上看到蛰熊出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柳宗元在岭南地区江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黄茅弥漫的海边、大象出没的山峦、蛟龙涎水的深潭以及射工和飓风的威胁,展现了岭南地区的荒凉、险恶和神秘,最后两句“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怀和难以释怀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岭南地区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岭南地区的荒凉、险恶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怀和难以释怀的情感,最后两句“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更是以景寓情,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柳宗元在被贬谪到岭南地区时所作,当时,他因参与政治改革而遭到贬谪,被派往偏远的岭南地区任职,在岭南地区,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也深刻感受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文环境的陌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岭南地区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怀和难以释怀的情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