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特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坚强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坚韧不拔、不畏艰难、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赏析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时所作,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处困境而孤芳自赏、坚贞不屈的心态。

《梅花》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更寄托了诗人王安石的高洁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