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原文

《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

清·朱彝尊

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欲寄相思字,凭君问酒香。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年)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王北朱”,尤工于词,与陈维崧并称“朱陈”,所作《明诗综》又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等。

译文

远方的书信在冬至日这天送达,我们促膝而坐,谈论着彼此的寒暖,屋檐外太阳已经升起三竿高了,冬至后白昼的时间又新添了一线之长,云彩散去,露出了天北的树木,风也停了,水南的池塘显得格外宁静,想要寄去表达相思之情的文字,就拜托你顺便问问那里的酒香如何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冬至日收到远方友人来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冬至日太阳升起、白昼渐长的自然现象,以及云彩散去、风定水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寄字问酒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冬至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一句,既是对冬至日白昼渐长的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发浓厚,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意境,如“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一句,通过云彩散去、风定水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彝尊在冬至日收到远方友人潘、李二人的来信后所作,当时,朱彝尊身处异乡,与友人相隔甚远,收到来信后心中倍感温暖和喜悦,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朱彝尊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能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