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成语解释指的是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通常用来形容做事或处理问题时不分轻重缓急,颠倒主次,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1、本末倒置的释义: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意指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枝末节。“本”指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末”指事物的枝节、次要部分,“倒置”则表示位置颠倒。
2、本末倒置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谓之本末倒置。”原意是强调做事要分清主次、先后,否则就会偏离正道。
3、本末倒置的例句:
他在准备考试时,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种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4、本末倒置的分解解释:
- “本”:指事物的根本、基础或主要部分。
- “末”:指事物的末端、细节或次要部分。
- “倒置”:表示将原本应有的位置或顺序颠倒过来。
- 综合起来,“本末倒置”即指将事物的根本与末端、主要与次要的位置或顺序颠倒。
5、本末倒置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指出某人或某组织在处理问题时没有分清主次、轻重,导致效率低下或结果不佳,它可以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表达一种错误的处理方式或思维方式。
6、本末倒置的示例:
示例一:在企业管理中,如果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牺牲了长期发展战略,那就是本末倒置。
示例二:学习外语时,如果只注重单词记忆而忽略了语法和听力训练,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7、本末倒置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舍本逐末、轻重倒置、主次不分等,都表示没有分清主次或轻重缓急。
- 反义词:提纲挈领、本末有序、有条不紊等,都表示处理事情时能够分清主次、有条理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