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宋·纳兰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望江楼,残灯挑尽未成梦,此夜舟中。
悬知偶然是梦,梦醒来、未必是邯郸,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声满斜阳。
作者及朝代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与顾贞观、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四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题材单一,但是由于抒情真切,意境幽美,在词史上独具特色,殊为可贵,为清词大家之一,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夜雨带来了秋意,也恰恰落在心头,让他多多保重自己,好好保护自己的风流才情,到底是为了谁才添了这满身的病,又是为了谁而娇羞?
深情厚意不曾停止,但心中的愿望难以实现,卷起珠帘望向江楼,残灯已经挑尽,却仍然难以入梦,这一夜,我独自在舟中徘徊。
我深知这一切或许只是梦境,但梦醒之后,也未必能回到那美好的邯郸时光,愁苦地听着溪水对岸传来的更漏声,那一声声,正伴随着夕阳的余晖,充满了整个空间。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雨、秋意、病愁、密愿难酬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实现的愿望。“悬知偶然是梦,梦醒来、未必是邯郸”一句,更是表达了词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受,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和惋惜。
赏析
这首词以夜雨为引子,将秋意与心头之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悬知偶然是梦,梦醒来、未必是邯郸”一句,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梦境的留恋,又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秋日夜晚,因思念心中所爱之人而难以入眠,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词作,词中提到的“邯郸”典故,可能暗指词人心中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追忆,而“悬知偶然是梦”则表达了词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受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纳兰性德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情感的波折和挫折,这首词或许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