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境尽从心上化,静参飞跃悟端倪。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观化

万境尽从心上化,静参飞跃悟端倪。的意思及出处

宋·释宗杲

万境尽从心上化,静参飞跃悟端倪。

鸟啼花落皆成韵,月满云闲自得知。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迷。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宗杲(1089年-1163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宗杲,俗姓奚,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僧人,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法名宗杲,宗杲禅师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声望,他主张“看话禅”,强调通过参悟禅宗公案来领悟佛法真谛,他的禅法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临济中兴之祖”。

译文

万物万境皆由心生,静心参悟飞鸟的翱翔与鱼儿的跳跃,便能领悟其中的奥秘,鸟儿的啼叫、花儿的凋落都蕴含着自然的韵律,月亮的圆满与云朵的悠闲,自然便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我不与世俗之人争夺宠辱,只将心事寄托给那自由的沙鸥,不知何时我将归隐于青山之外,在那月满松风的小径上,或许我会迷失方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万法唯心”思想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心生,只要静心参悟,便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诗中的“鸟啼花落”、“月满云闲”等自然景象,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的“万境尽从心上化”一句,直接点明了禅宗“万法唯心”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而“静参飞跃悟端倪”一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体现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过程,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归隐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的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释宗杲在修行过程中深刻领悟了禅宗思想,对“万法唯心”等禅宗教义有着独到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静谧的时刻,面对自然景象而有所感悟,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释宗杲禅师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