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极目名亭意,不在登临与品题。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望江亭

谁知极目名亭意,不在登临与品题。的意思及出处

宋·陆游

极目江山万里秋,亭前清景胜瀛洲。

谁知极目名亭意,不在登临与品题。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南唐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译文

放眼远望,万里江山沐浴在秋天的光辉中,这亭子前的美景胜过传说中的仙岛瀛洲,又有谁知道,建造这闻名遐迩的亭子的真正用意,其实并不在于让人登临观赏或是题诗品评呢?

释义

首句“极目江山万里秋”描绘了诗人站在亭中远眺,眼前是辽阔无垠的江山和浓郁的秋色,次句“亭前清景胜瀛洲”则进一步赞美亭前景色之美,甚至超过了传说中的仙岛,后两句“谁知极目名亭意,不在登临与品题”则表达了诗人对建造此亭真正意图的深刻领悟,即并非仅仅为了供人登临赏景或题诗留念,而是有着更深远的寓意。

赏析

这首诗以望江亭为题材,通过描绘亭前美景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亭前景色的美丽和非凡,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反问和否定,巧妙地揭示了建造此亭的真正用意,即追求一种超越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更高境界,这种境界或许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或许是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和变迁,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怀,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个人境遇的坎坷,内心深感无奈和悲凉时所作,通过描绘望江亭的美景和抒发对建造此亭真正意图的领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和寄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