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水晶盘
宋·杨万里
巧将云母琢成盘,千样圭璋映宝栏。
日射定应光烁烁,月临想更玉团团。
何曾斫却月中桂,且得留将席上欢。
一个水晶盘,散作千圭璧。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巧妙地将云母雕琢成一个盘子,各式各样的圭璋在宝栏边映照生辉,日光照射时它一定光芒闪烁,月光洒落时想必更加圆润如玉,哪里曾砍去过月中的桂树,暂且让它留在席上增添欢乐,这一个水晶盘,仿佛分散成了千万块圭璧。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精美的水晶盘,展现了其璀璨夺目的光彩和如玉般温润的质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水晶盘比作千样圭璋,既突出了其珍贵,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诗人还通过日射、月临等场景,进一步烘托了水晶盘的美丽和神奇。
赏析
本诗以水晶盘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诗中“巧将云母琢成盘”一句,既点明了水晶盘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又突出了其巧夺天工的特点,而“千样圭璋映宝栏”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水晶盘的珍贵和美丽,将其比作圭璋,既符合其形状特点,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诗人还通过日射、月临等场景,将水晶盘的光彩和温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其美丽和神奇。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或审美追求有关,杨万里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水晶盘的形象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这个水晶盘也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某种理想或追求,如纯洁无瑕、晶莹剔透等品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