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诫子书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愿子笃实慎勿浮,发愤忘食乐忘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注:虽然“愿子笃实慎勿浮,发愤忘食乐忘忧”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文,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稍作调整,将其融入整篇诫子书中,以展现其意境。)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他的军师,后来,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任丞相,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如果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般凋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居所,那时后悔还来得及吗?希望你做事踏实稳重,不要浮躁,勤奋努力到忘记吃饭,快乐到忘记忧愁,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
释义
这段文字强调了君子应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包括修身养性、淡泊名利、静心学习、明确志向、勤奋努力、踏实稳重等方面,也提醒后人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赏析
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它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君子应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文章开篇即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强调了内心宁静和俭朴节约对于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学习、志向、努力与懈怠、浮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勤奋学习和踏实稳重的重要性,文章以“愿子笃实慎勿浮,发愤忘食乐忘忧”作为结语,既表达了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也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胸怀。
创作背景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深知自己即将离世,为了教育儿子成才报国,写下这篇充满智慧的家训,在这篇家书中,诸葛亮不仅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胸怀,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向儿子传授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