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此别虽云暂。的解释

诗词原文

别董大二首·其一

明知此别虽云暂。的解释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虽然“明知此别虽云暂”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根据题意及内容相近性,可理解为该句意境与“一离京洛十余年”等离别情感相呼应,作为对整首诗情感基调的概括性引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并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释义

此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苦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无限惋惜和深情厚谊,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赏析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了。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此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在写这两首送别诗的时候,高适的处境也不好,并受人诋毁,这时他送别的朋友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吹《胡笳弄》,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