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缘贪世,沾沾各误身。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不寝

咄咄缘贪世,沾沾各误身。下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卧日多思。

愁绪灯前见,吟情月下知。

飞蚊才过耳,白鸟稍离池。

咄咄缘贪世,沾沾各误身。

终须心到蘧,未信命由人。

但使心无累,自然不畏贫。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病中睡眠少梦,闲暇时卧榻多思。

愁绪在灯前显现,吟咏之情月下可知。

飞蚊刚刚掠过耳畔,白鸟稍稍离开池塘。

因贪恋尘世而咄咄逼人,各自因执着而误了自身。

终究需要心到蘧伯玉的境界,不相信命运完全由人决定。

只要心中没有牵累,自然就不会畏惧贫穷。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病中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他因病而少梦,闲暇时则多思,愁绪和吟咏之情交织在一起,飞蚊和白鸟的意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和短暂,他认识到因贪恋尘世而咄咄逼人,各自因执着而误了自身,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也表达了对命运的看法,认为命运并非完全由人决定,但只要心中没有牵累,就能坦然面对贫穷和困境。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闲卧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以飞蚊和白鸟为喻,生动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琐碎和短暂,以及人们对尘世的贪恋和执着,诗人也表达了对命运的看法,认为命运并非完全由人决定,但人的心态和态度却至关重要,他主张心无牵累,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贫穷,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病而闲居在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命运的看法,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